当前位置:茶沃网 > 乌龙茶 > 安溪铁观音 > 黄进传:云南乌龙茶的深山“布道者”(上)

黄进传:云南乌龙茶的深山“布道者”(上)

浏览数:1

购买茶叶加微信咨询 HFN23408536  

黄进传:云南乌龙茶的深山“布道者”(上)

去普洱市京东县采访,在美丽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畔,认识了台湾茶人秦煌川先生。我毫无准备。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台商,他最大的卖点就是碰巧种的乌龙茶比世界其他地方都高,种在2500-2700米海拔的詹妮弗湖边。

所以我试探性的提了几个较早在普洱市种乌龙茶的人,说是99年种的,他们是思茅乌龙茶的开拓者。“哦,没想到你认识何老板和金老板,不过是我比他们栽的早。我1994年在这里种的。”黄先生自豪地说。原来我遇到了第一个种思茅乌龙茶的人,这是这次京东之行最无心的额外收获。我想简单地看一下我,但我看了半天秦煌的传记,让他把自己从台湾到云南二十年的乌龙茶说出来。

和大多数台湾茶人一样,他口才极好。在他生动的描述下,我也开启了与思茅乌龙茶不解之缘.

台湾人的贡献:从“思茅乌龙茶”到“云南乌龙茶”

普洱市是农业宝地。起源于此的普洱茶的品质和风光就不说了,就是外国咖啡也在这里生长的很好,以“普洱咖啡”著称,成为云南小咖啡最大的种植基地和杰出代表。说起云南乌龙茶的崛起,不可避免的是,早在90年代中后期,一批台湾、泰国的早期传教士,就引进了台湾、泰国、福建的优良品种,在思茅地区(普洱市旧称)的山区种植思茅乌龙茶。

正如雀巢的推广,自1988年起在思茅建立优质咖啡基地,撑起云南咖啡产业的天空,国外台湾茶人在思茅深山开辟优质高山乌龙茶园,开启了“云南乌龙茶”的美誉,成为继“云茶三驾马车”——绿茶、红茶、普洱茶之后最具潜力的新品类, 其中大理州南涧县的樱花乌龙茶园近年来名声大噪。 那里的人很梦幻,分不清是在樱花公园还是在茶园。

2002年第一次听说台湾人和泰国人在思茅种乌龙茶。一家大型咖啡生产商说,他们可以和台湾的泰国人合作,卖几百元一公斤的乌龙茶,这让我很惊讶,因为当时思茅的绿茶大多卖十几元到三十元一公斤,卖一两百元的已经是极品中的极品了。2003年,普洱茶刚刚热起来的时候,台湾茶人黄来到思茅推广他的烘焙普洱茶。我看到“思茅乌龙茶”这个名字居然出现在康提的茶叶产品体系中。思茅种植的乌龙茶利润很高,但大部分作为台湾高山乌龙茶销往台湾。像黄先生那样公然打出思茅乌龙茶的大旗,需要一点勇气和魄力。后来,“思茅乌龙茶”在市场上出售,“云南乌龙茶”的名气随之而来。

种植乌龙茶的川先生,与台湾普洱茶业著名茶人黄只有一个字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相似的人,——传教士。《普洱市场10年风云录》年,我回忆了普洱茶在普洱市的历史,将黄列为“普洱茶文化的早期传播者”。2002年,黄甚至在思茅街摆摊卖大碗普洱茶,宣传普洱茶文化路演。无论你觉得他是在街头作秀,还是真的是一个可以脚踏实地的推广人,黄的文化推广方式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有很棒的老师。秦煌川就像一个苦行僧,躲在深山里20年。他每天带领一群工人打理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茶园,独自守望事业。

1994年来京东泡茶,是云南第一个种植乌龙茶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比他长得晚,出名了,但云南茶业很少有人知道他。他的茶园之美堪比南涧樱花乌龙茶园、哀牢山原始森林、美丽的詹妮弗湖、中科院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海拔高达2500-2700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不允许随便进入等。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它的非凡卓越。任何一个有其中一个的茶园,都足以笑傲茶的江湖,涵盖了天下最好的一切。他无疑是个“天下茶源”的隐士。隐居20年,在修行“云南乌龙茶”的道路上伤痕累累,历经八十一难,为了向世人展示高山乌龙茶的极致之美及其独特魅力。

今天,他第一次在媒体面前敞开自己孤独的心扉,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了自己在山里泡茶的故事。

通过他的讲述,我了解到他也是70、80年代台湾乌龙茶因革新运动而蓬勃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现在很多流行的关于台湾茶的概念,比如高山茶、绿心乌龙茶、生态茶,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兴起的。即使是我们今天疯狂喜爱的古树茶,在那个时候也能找到它的影子。云南普洱茶在过去的十年里走过了当代复兴的道路,台湾早在三十年前就走过了。在很大程度上,兴起的原因、历程、流行的概念都很相似。总之,不从台湾乌龙茶的黄金时代(——、70、80年代)出发,很难理清今天云南乌龙茶的发展,甚至云南普洱茶在当代是如何发展的。请让我们进入黄先生的青葱岁月,感受火热的时代,去我们生命的日子,去台湾茶被打捞的地方,去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是什么历史逻辑决定了今天云南乌龙茶的命运。

台湾乌龙茶发展的光辉岁月与工艺大变革

1960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县,是台湾一个大家庭的儿子。他的曾祖父在台湾历史上很有名,他的叔叔从事茶叶贸易。他从小就对长辈喝茶充耳不闻。那时候台湾人还比较穷,普通人买不起乌龙茶。作为老人难得一喝的东西,被称为“老人茶”。每当爷爷和他的父母喝茶时,他和他的朋友们就在门外看着。长辈走了,就冲进去,拿起茶杯往嘴里灌。香气扑鼻,滋味醇厚甘甜,他们很喜欢。也许他忘不了童年的回忆。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自己的专业来处理海洋和船只。而是在1982年去了南投县泸沽乡的深山老林,和同学的父亲一起学茶,他的父亲是台湾有名的泡茶师。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让他赶上了台湾乌龙茶的最佳时光。

乌龙茶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在台湾种植,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都是从福建传过来的。长期以来,台湾因其地理环境和廉价劳动力而成为著名的茶叶出口基地,向日本等国家出口红茶和乌龙茶。但是到了70年代,台湾的茶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通过50、60年代的快速发展,台湾经济有了发展,工资水平大大提高,各种费用也有所上涨。台湾种植的茶叶不再有成本优势。此外,由于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油价飙升,导致运费大幅上涨,导致台湾茶叶出口大幅萎缩。过去台湾出口最多的茶叶是红茶,每年出口32万吨。70年代,红茶衰落。为了寻找新的热点,乌龙茶得到了大力支持。为了振兴台湾茶业,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农的政策。比如台湾茶业改良农场,1949年台湾光复后重组成立,80年代大力推广改良品种。1982年5月举行的第一次泡茶比赛,掀起了台湾茶农和茶人学习先进泡茶技术和理念的热潮,促进了台湾茶叶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随着台湾人民普遍告别温饱,开始追求更先进的消费体验,一个巨大的茶叶内需市场被挖掘出来,取代了不断萎缩的出口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不是以低价茶取胜,而是以茶的品质来竞争。好茶价格越来越高,但还是供不应求。茶农收入大幅提高。如果家里有四五亩茶田,他们只需在市场上种植流行的高山茶,就可以住别墅,开宝马。总之,在那个年代,种茶、制茶、卖茶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自1982年以来,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举办了一次制茶技术竞赛。作为一个泡茶的人,如果能把自己引以为傲的茶叶产品拿到比赛中,并且获得冠军的特等奖,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获奖者有资格站出来批评别人的茶。他在获得大奖的时候,不仅走上台领奖,还把获奖的茶叶装在瓷坛里,用红布包裹密封,立即用豪华轿车送到总统府,被民间戏称为“台湾贡茶”。一斤(约600克)夺冠的茶叶可以卖到新台币3万元,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6000元。当时是天价,是普通家庭无法想象的。得此奖者,名利双收,走上富贵之路。”秦煌在谈到这一年的盛况时说,“因为这一活动是为了支持茶农的子女,所以要求家庭中有三亩茶叶地才能参加比赛。我家里没有茶地,也不能参加茶会。”

年轻而热血的传记作家秦煌会沏茶,而且他早就渴望尝试。他只能看泡茶比赛,却不能展示自己的技术。他必须和几个年轻人做茶叶贸易。他没有车可以开。他把山里的茶叶装在布袋里,骑摩托车带到城里,卖给茶店老板。但他们做的茶往往不被茶店老板认出,甚至被赶出店外,说:“你们这些小子,不懂就别打扰。这茶是用来烘焙的。小孩子乱做,茶那么绿那么绿,怎么能喝?”

“台湾延续了福建早期的乌龙茶工艺,从70年代的制茶大赛开始创新,走上了台湾茶自己的路。我们年轻人参与了台湾乌龙茶的变革。以前台湾乌龙茶都是人工用重炭烤的。这样做出来的茶虽然香,却找不到天然的香味。我们在茶厂泡茶的时候,刚喝完茶,让你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清香。烘烤后,这种味道消失了,变成了另一种烘烤的香味。所以我们这群人就追求一个原创的想法,在茶厂做温和烘焙的实验,然后把这种创新的茶叶扛到城里卖给那些老茶人。许多泡茶的老人发现很难接受这种不正常的做法,所以我们享受被扔的礼遇

由此,台湾乌龙茶作为一个坚持重烤的传统流派和尝试轻烤的创新流派应运而生。创新派又叫高山茶派。高山茶派以高山茶命名,意思是你可以感受到原味,感受到一种高山上生长的茶的记忆。

“传统的乌龙茶,经过人工重烤,有淡淡的绿色味道,但是我们做的茶是绿色的,这是老茶人所不能接受的。我们简单的告诉老板,今天给你带的是"绿茶’。起初,我们不知道在mainland China茶是按照技术分为六类的。乌龙茶属于绿茶,但我们错误地把创新乌龙茶称为"绿茶’,把传统的重焙茶称为"熟茶’。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名字的概念上强调我们不同于传统的做法。”呵呵,在他的记述中,原来“熟茶”在台湾乌龙茶中也有。

“高山茶”与“青心乌龙”的兴起

今天,“绿茶”通常被称为“高山茶”。“高山茶”的概念出现在1985年左右。“在台湾,茶农卖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价格会和海拔一样高。比如他们500米卖500,1200米卖1200。作为一个喝茶的人,你一定知道这个规律。砍价的话,人家就知道你是外地的,算业余的。为了卖起步价,我们卖的大部分茶叶都要求海拔在1200米以上。”他说:“高山山茶的最高售价是,海拔2060米的梨山茶,可以卖到新台币1.2万元。它的产量非常有限,只有有地位的人才能获得。台湾的优质山地乌龙茶产区还包括大玉岭、华钢、清景农场、阿里山竹录茶、林山溪、冻顶乌龙茶区和木栅茶区,它们都属于中央山脉。“冻顶乌龙”,以前是复烤的,很有名,现在台湾茶叶市场很少见到了。这就是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创新对它的影响。”

根据秦煌的传说,“今天,你看到詹妮弗湖边种的乌龙茶叫"清新乌龙茶’,俗称"软枝乌龙茶’。这要归功于台湾茶业改良农场首任主任、著名茶叶专家吴振铎先生的大力推动。”据他说,台湾的茶树都是通过扦插繁殖的。但有一种用茶籽种植的“眉籽”茶树,在森林里生长多年,就是台湾的古树茶,俗称“福茶”。吴振铎从多种亲本茶树中培育出多种优质台湾茶苗,其中“心乌龙茶”的意思是“茶能清心”,并劝台湾茶农在台湾茶园大面积改种“清心乌龙茶”。

从这里可以看出,台湾的很多观念和泡茶思路与今天的云南非常相似。比如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他们都遇到了出口销售的障碍,转而激活了巨大的内需市场:云南以前的出口也是红茶,后来出口像台湾红茶一样严重萎缩,利用大陆经济发展的契机。人们喝茶,追求高品质、高价格的茶,从而不断提高泡茶技术,生产出符合时代最新需求的高端产品;都表现出对茶叶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良好的环境和生态。台湾的高山茶和云南的高山普洱茶比较受欢迎;摒弃传统工艺,反对太多手工加工的痕迹,提倡茶产品来源于自然、原汁原味,台湾的绿茶(高山茶)工艺和云南普洱茶的古石模工艺都是对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扬弃;云南今日追古树茶。早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就利用“伊茶”(台湾的古树茶)和“台湾茶”培育出多种优质乌龙茶.(全文未完成,正文/白马非马,来源:请神喝茶,图片来源:南加嘉人,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咨询联系人

咨询二维码
加微信: HFN2340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