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沃网 > 乌龙茶 > 安溪铁观音 > 一年四季喝乌龙——聊聊青茶

一年四季喝乌龙——聊聊青茶

浏览数:1

购买茶叶加微信咨询 HFN23408536  

一年四季喝乌龙——聊聊青茶

绿茶,又叫乌龙茶,是半发酵茶(严格来说是半氧化茶)。它的主要产地是我国的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最有代表性的品种是闽北我们常说的武夷岩茶,闽南的安溪铁观音,广东潮州的凤凰丹宗,台湾的乌龙茶。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三个地区生产乌龙茶的顺序是武夷、福建、安溪、台湾和广东潮州。

卢廷灿《续茶经》写于雍正十二年(1734)。在书中,他引用了王草堂的《茶说》的话:“武夷茶采摘后,均匀地摊在竹篮里,在大风天站立,故名孙青。青色一旦逐渐收集,就炸烤。养仙山片蒸不炸,火烤。罗松和龙井是油炸的,而不是烘焙的,所以它们的颜色是纯净的。只有武夷煎烤,熟了半青半红。绿色的是炒的,红色的是烤的。茶叶挑摊的时候,越香越炒,不能过时。炸烤,老叶老枝去做一个颜色。”。你看,采摘后,主要绿茶技术已经充分展示。

王草堂,即王复礼,是明代王阳明的后裔,《茶说》这本书应该是清初写的。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60岁零7岁的王草堂被福建富泰录用,来到福建,居住在武夷山。之后他隐居于此,潜心学习。前后经历了王梓、梅廷娟、卢廷灿三次拜安令,最后死于武夷山。《茶说》记载的王草堂关于武夷茶制作方法的著述,对于考证乌龙茶的起源是非常珍贵的,受到了后人的称赞。

新事物的诞生是有前提条件的,武夷山乌龙茶的出现也不例外。清代以前的武夷山茶还是清蒸绿茶。武夷茶山沟壑纵横,茶树分布在峰丛中。采摘茶叶时,叶子暴露在阳光下,导致晒伤和枯萎的现象。鲜叶在已经抖绿的茶篮里抖搓。如果压久了会轻微发酵,鲜叶边缘会变成深红色。用这种绿茶制成的绿茶味道不好。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清朝顺治年间,由于茶闻名于世,当时的崇安县令尹从安徽黄山招募僧人,在崇安传授制作茶的方法。当时福建的政治大使周亮工(1612-1672)在他的《闽小纪》中说:“有人用菠萝的规律,就是试试,颜色也饱满。”然而,接着他又谈到了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茶的缺点:“十个月后,紫色依然如故”。一旦释放,连续氧化的现象又出现了。怎么办?王草堂在《茶说》中记录了解决方案。他说:“只有武夷是煎烤的,熟了半青半红。绿的炒,红的烤。”你看,王草堂说问题是烤火解决的。焙炒后茶色黑,弦扭,真正的武夷乌龙茶就出现了。所以乌龙茶的出现是因为武夷绿茶的口感不好,然后引入新技术进行改造。然而,新技术在武夷茶中出现了新问题。为了解决新的问题,烘焙工艺得到了发展,这导致了乌龙茶的诞生。

武夷山乌龙茶的出现也体现在清初茶僧石超权(1627-1712)的《安溪茶歌》中。他写了《武夷茶歌》和《安溪茶歌》,为福建茶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石超权,生于厦门同安,原名阮敏-xi,字周生,号孟安,1627年生。他是一个喜欢喝茶的和尚。他从小就学习茶书,擅长泡茶,懂得泡茶。明朝灭亡后,他弃家而去,看名山大川,尝遍天下名茶。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穆五一的名义进入天心寺当茶僧。石超权在武夷山写了《武夷茶歌》后,前往闽南安溪,看到安溪在临摹武夷岩茶,于是又写了《安溪茶歌》。《安溪茶歌》说:“小溪茶是模仿岩茶制作而成的,炒了再烘焙也是毫无争议的。真实性混人,世界那么好。”。可见武夷岩茶问世后,技术传到安溪,引发了对安溪的模仿。安溪乌龙茶紧随武夷岩茶之后。在茶歌中,“本真与人杂,人间如此美好”的现象至今仍在流行。现在,当一些茶商出售武夷岩茶时,他们经常说他们的茶是从三个坑和两条小溪收集的阎正茶。其实外山茶是运到武夷山冒充阎正茶,或者作为“底子”购买,再配外山茶调和一些岩韵冒充阎正茶。历史现象总是惊人的相似。

台湾乌龙茶的历史稍晚。台湾种植的茶叶品种是200多年前福建移民带来的。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柯超从福建引进武夷茶品种,种植在台北县瑞芳山区,被认为是台湾北部制茶的开端。台湾茶吴曼振铎在中国茶道中记载,台湾铁观音是安溪大坪镇张乃淼引进的。1895年引进12株铁观音茶苗,1896年又引进1000株,在台北穆卡种植后繁殖。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来自福建。

潮州凤丹宗自明代以来就没有烤制方法,直到民国35年(1946年)《潮州志》年才明确记载了两种烤制凤茶的方法。也就是说,1946年,凤凰茶的绿茶技术正式形成。

绿茶的出现为茶家族增添了一种新类型。它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甘甜,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不是有句话叫“春花夏绿冬红,一年四季饮乌龙茶”吗?我也很爱乌龙。王的诗《武夷三味》,扬州八怪之一,是我最喜欢的关于乌龙茶的诗。它不仅写得好,还为你提供了一种区分顶级岩茶的方法。诗如下,与大家分享:

先尝一尝香味,再抿一口。

胸闷,舌凉。

如果你对一个诚实的界面要求严格,你会看到整个城市。

记得这清鸥,藤花落槛轻。(作者:耕陶茶,出处:耕陶茶,出处:南明嘉人)

咨询联系人

咨询二维码
加微信: HFN2340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