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沃网 > 黄茶 > 霍山黄芽 > 霍山黄芽的千年沉浮传奇(精)

霍山黄芽的千年沉浮传奇(精)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霍山黄芽在唐代名扬天下,明代被列为贡品,清代被指定内供,清末民初突然消失。我是霍山人,在霍山的茶叶行业工作。我很早就有兴趣去了解这个公案,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能有同样的地位。

霍山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北麓,是一个七山一水一田一路一庄园的山区县。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和云玉尖(海拔1763米)就坐落在这个县。西南山区有45座1000米以上的山。真的是多山啊,山峰美,竹林美,溪流交错。一年四季,有山有云,有浓雾,天气很多。此外,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它是一个古老的茶区,生产的茶叶质量上乘,早在唐代就闻名于世。

霍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古籍记载,始于秦汉。例如,在华佗《食论》,据说“苦茶使人思考更好”。“华佗(?~208)三国人,现居濠县,离霍山不远,可证。然而,确切的书面记录尚未见到。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当推鲁豫《茶经八之出》(该书成书于758年前后):《淮南位于周树时报益阳县广(原注为唐生县霍山同衡山)。后来李昭《唐国史补》(翰林学士时写于806858):“风俗贵为茶,名茶也流行。”寿州有霍山黄芽。“这时,看到霍山黄芽的名字。盖霍山,唐初属寿州,后改为霍山,划入六安。所以寿州所谓的黄芽其实是霍山产的。据《册府元龟》(王松秦若、杨毅等著。写于1005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二月,寿州引兵三千,保护境内茶园。”可见当时霍山有很多茶园。

虽然饼茶、散茶、端茶在唐代并存,但甚至还有炒青的样子,如刘宇翔(772 ~ 843)的《西山兰若试茶歌》:“香丛中摘鹰喙,须炒。”不过这只是很少或者偶尔做做,还是以饼茶为主。霍山黄崖汤也是蒸青饼茶。华阳的《膳夫经手录》(写于858年)有“寿州霍山小集团”的字样。饼茶又叫团茶、片茶。据唐《食货志》:“在镇远(765 ~ 802年),江淮茶是一斤到五十两的大型号。”所谓“霍山小团”,应该是指一斤重的小饼茶。蛋糕茶的配方,鲁豫《茶经》,描述为:“阳光采摘,蒸,粉碎,拍,烤,穿,密封,干燥的茶。”霍山黄芽也是如此。

根据《六安州志.卷十二.物产》,“寿春之山有黄芽,可煮可饮,可久服。(霍山县知青光绪三十一版也有同样的描述)。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霍山黄芽”的本义是对茶树形态的描述,尤其是对茶芽形态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