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沃网 > 生活 > 种草 > 为你解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

为你解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5402473-56410664cfa0e393.jpg

这是稻盛和夫先生写的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阐述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与宇宙的意志和谐一致”、“与利他主义生活在一起”和“将思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它可以理解为生活需要正确处理的三种关系: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己。

书中的观点都是老人生活的结晶。结合最近的相关阅读,我并不局限于这本书的内容。我将把我的一些经历总结如下。

1、命运与因果报应

中国有句谚语叫“天命不可违”,意思是一个人的生命是由天决定的,不能改变。

这与中国的命理理论有关。人类的生日被分成“年、月、日、时”四个支柱。第三根支柱是生命的主要支柱,所以生命是不可选择的。然而,“运气”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生活就像一条船,运气就像一条河,船在河里航行。河水的变化决定了船的航向。最初,我总是说我“活在当下”,这是一种不服从的想法。读了江洋、季羡林、稻盛和夫的许多观点后,我明白我的表达是有问题的,应该说“活在当下”更合适。

生活是好是坏,运气是好是坏,有些人是好的,生来就有一张好脸,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如果后天运气不好,你可能会穷困潦倒。

所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改变运气,那么运气应该如何改变呢?

坚定地相信因果报应,并遵循因果报应法则,即“好的根源导致好的结果,坏的行为导致坏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致力于善并总是做好事,命运的方向将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命运和业力相互关联和平行的一生。如果他不能“一开始就一无所有”,他会“不时地经常擦拭”。

2、生活的目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几个同事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你也可以问自己,如果有人问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你应该如何回答?

我们的童年教育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名科学家,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等等。这些说法没有错,但如果把这些信念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英雄主义的误区,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有情众生。充其量,他只是一个温柔的叔叔,一个合格的父亲,一个敬业的员工,一个忠诚的丈夫和一个贤惠的妻子.他远离伟大的科学家和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相反,他会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我们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成功的企业家,我们将如何评价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保罗·科恰金曾经说过:回顾过去,一个人不应该为浪费时间而后悔,也不应该为无所事事而感到羞耻。这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

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更简洁的陈述:锤炼灵魂,提高人性的品质。

人在世界上磨砺,用事物磨砺心灵,磨砺的是灵魂,江洋也说过,人在世界上的经验、实践是灵魂,在精神和肉体的斗争中让灵魂倾向于人类的良好知识和能力。

因此,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基本上是评价我认为是灵魂的升华。成为一个有奉献精神的有价值的人有什么评价?我认为应该是外部评价、附加评价和二级评价。

如何提高灵魂的质量?作者用佛教的“六法”给人生实践上了重要的一课。

一个是为人类和世界尽一份力的“奉献”。

第二是“克制”自我控制和自私。

第三是在不确定和起伏的生活中忍受“屈辱”。

第四是全心全意工作的“勤奋”。

生活是一个专门为修行而建立的道场。

3.担心

我想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知道烦恼来自欲望。根据佛教,烦恼是邪恶的根源。

忧虑不同于深思熟虑。后者对人来说是必要的,但前者只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浪费宝贵的时间。与其担心被损坏,不如为了将来可能的利益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作者给出了一种摆脱忧虑的方法。如果他有时间担心,他会比别人更努力。其次,他将保持谦虚,永远不会骄傲。第三,他会每天反省自己,这与他的担心完全不同。第四,他将生活在自给自足和感恩的世界里。第五,他将生活在利他主义之中,这种利他主义更喜欢别人而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任务是改善一个人的心智,那么对于人类情感来说,最矛盾的一课就是消除忧虑和“原谅那些不能原谅的人”。

4.宗教和信仰

刘思芬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没有全民的宗教信仰,也没有其他世界可以稳定灵魂。世俗哲学家只构建了一套伦理和价值观。

我不会评论他是否正确,因为我对此表示怀疑。然而,中国人的信仰问题确实是一个热门话题,似乎诅咒街道的姐姐也能说一、二、三。

毫无疑问,信仰带来的精神力量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宗教的力量和影响大大下降了。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但人类的信仰不能随之衰落和崩溃。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个体的自觉行为,是一套在意识中自动建立的生命价值体系。

人们需要信念。信仰是人们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价值观是信仰的基础。

至于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信仰的外延包括宗教。宗教信仰是信仰的表达。信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共产主义、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帝、上帝等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信仰,但他们是不同的。

当前,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是重建人民信仰的重要举措。只有当人民有了信仰,国家才能有力量。我们是否需要“全民的宗教信仰”,我们的文化土壤和政治环境能否得到培育,这是一个大问号。

(文本:张维良)

版权声明:如果您需要重印,请点击获取合法授权。未经本网站授权,您不得转载。

一群积极进取的人每天分享一篇原创文章,有干货、感觉、思考、温暖和一点鸡汤。偶尔,我会给这本书一个简短的介绍。

还将有图书捐赠活动!

详情请参考微信公众号:精英阅读俱乐部广场。密切关注我们

5402473-72e8e8e441b92d5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