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沃网 > 红茶 > 坦洋工夫 > 闽红之一坦洋工夫

闽红之一坦洋工夫

发布时间: 茶叶定制 浏览

谭洋功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功夫”历史名茶之一,产自福安市蛇口镇谭洋村。它位于福安西北部海拔1200米的白云山脚下,四面环山,山峦起伏,溪水泉水丰富,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其产地分布广泛,以福安为中心,北有寿宁县,东北有柘荣县,东南有霞浦县,西有周宁县,都是“坛阳工夫”红茶的主产区。

相传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福安县谭洋村有胡夫寺(又名金虎寺)。红茶试制成功,在广州销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大批茶商接踵而来,人们纷纷寻找市场,开设茶店。周边县的茶叶也聚集在谭洋。经过加工后,以“谭洋功夫”的名义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谭洋功夫”的美誉不胫而走。从1881年到1836年,50多年的年出口量约为2万箱(每箱65公斤),约3万担,每担价格高达16两白银。抗战爆发后,由于销售市场的堵塞,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对“想方设法在国外进步”的产出减税,战后未能恢复,濒临绝境。解放后,党和政府下决心经营,1950年产量恢复到2万多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摊洋功夫”产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年产量也增加到了4万多吨。

过去,坛阳工夫产区以坛阳菜茶的有性群落为主要栽培品种,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适宜推广等特点,属中芽品种。一般情况下,3月中下旬发芽,4月中上旬开始采摘。全年生长220天,发芽4-5轮。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三叶。后来也是用大白茶品种做的。由于生产面积广阔,西北山区和东南丘陵地区差异很大。因此,初加工工艺非常重视高山地区加热发酵的技术处理,即在饱和湿度条件下提高发酵叶的温度,力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发酵均匀的要求,避免叶底暗褐色的花,失去高山荣耀和高香味的特点,而在丘陵地区,则更注重适度萎凋和适当揉捻,以获得条块美观、香软宜人、叶底红色。严格的质量要求和定期的材料调配,使昙阳工夫长期保持稳定的规格,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为了发扬传统风格,提高质量,20世纪50年代初,党和政府在谭洋工夫茶区推广了各种类型的制茶机械,并建立了国营的谭洋、水门小学和福安茶厂,逐步用先进的技术推动生产的发展。福鼎大白牧、福安大白茶、福云等引种繁育。将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绿茶在产地改革后,“鸳鸯功夫”只保留了少量的产量,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